管理服务

媒体物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管理服务 > 媒体物理 > 正文

【人民日报】“创新型人才追求事业的理想之地”——访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德国物理学家霍迪

来源:      发布时间 : 2021-12-16     点击量:

“中国秉持开放态度,重视创新,重点学科的科研环境非常理想。”德国物理学家霍迪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中国持续改善科研环境,科技人才不断涌现。中国科技进步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对世界科技发展也“大有益处”。

霍迪曾任德国物理学会等离子体物理分会主席、亥姆赫兹学会重离子研究中心科学委员会成员及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组组长。自2008年以来,霍迪先后与多家中方研究机构建立和保持了紧密的合作,多次在中国重离子加速器大科学装置上与中国学者开展联合实验攻关,取得了基础科研的创新和突破。2017年,霍迪作为全职教授加入西安交通大学。2019年,因其在促进中外交流合作方面的贡献,霍迪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

霍迪注意到,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提出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基础科学不着眼于短期经济效益,但至关重要。”霍迪认为,中国注重加强基础科学等领域的投入。“中国天眼”、“人造太阳”、新一代光源、极深地下暗物质实验室等大科学装置,建设投入大、周期长,瞄准的是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正在惠州建设“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中国科学家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完成了国际一流加速器装置的规划并启动建设,预计在2025年建成。“届时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将纷至沓来,我也会建议在德国达姆施塔特的同事前来,借助这些重大科学装置尽早开展相关实验。”

2006年,中国加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积极推动国际大科学合作。不久前,“中国天眼”正式向全球科学界开放,各国科学家都可以在线向中国国家天文台提交观测申请。霍迪十分赞赏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开放合作态度,“如果没有国际交流,科学的步伐将会放缓”。

在众多学术交流场合,霍迪结识了不同领域的中国科研工作者。霍迪说,他从这些科研工作者身上,看到了中国不断鼓励创新的成果。“如今,无论是我所研究的物理学领域,包括量子光学、核物理、高能物理等,还是天文学、天体物理学、航天学领域,中国都是创新型人才追求事业的理想之地。”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霍迪精心指导一批批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霍迪说,和世界上许多其他地方的年轻人一样,中国年轻人思想开放、精力充沛,对科学研究充满热情。他还观察到,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到科学工作中。“这种包容开放的环境将会给科学发现带来不一样的视角”。

2000年,霍迪随团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访问。那是他第一次来中国。“站在码头向对岸的浦东眺望,还能看到那里的稻田”,回想起20多年前的场景,霍迪感慨于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没人能想象到后来的发展!”

原文刊载于《人民日报》2021年04月13日第03版

报道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1-04/13/nw.D110000renmrb_20210413_3-03.htm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访问统计: